顺德区启动新教师“双师协同”培养工程 32位省市名师领航专业化成长
— —2024-2025学年中小学新教师跟岗培训启动,打造“学科+实践”双导师制
为锻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,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立体化培养体系,3月14日,顺德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在区教育局指导下,召开2024-2025学年新教师跟岗培训启动会。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周钦青、王明刚与32位省市学科名师及名校长代表齐聚,共同开启为期三个月(2025年3月-6月)的“学科导师+实践导师”双轨制培养项目。
王明刚副主任在致辞中强调,本次培训以“传承教育薪火,赋能专业成长”为宗旨,创新实施“1+N”带教模式,由32位学科领军人才结对指导10-15名新教师,分“基本功锤炼→学科研习→创新实践”三阶段递进培养,重点突破教学设计、课堂实施、智能技术应用等六大核心能力模块。依托“双导师协同机制”,通过周日志、月汇报、季档案跟踪成长轨迹,实现培养闭环管理,确保新教师从站稳讲台到站好讲台的系统性提升。
启动会上,省市名师团队展示了特色鲜明的培养范式:“同课异构三阶对比法”:广东省特级教师曾惠蘋通过“同课设计-异构实施-反思迭代”循环,助力新教师构建个性化教学风格;“课标三维解析工作坊”:伦教中学彭海胜老师从课程理念、学业质量、实施建议三维度解码新课标落地路径;“体育课堂四步规范法”:区教师发展中心李伟老师以“准备-实施-反馈-提升”标准化流程,强化队列指挥、口令运用等基本功;“三课循环资源库”:顺德实验中学陈萍校长构建“说课-授课-评课”闭环系统,形成校本化培养数据库;“三维动态诊断工具”:大良街道欧阳红教授创新教学设计、师生互动、目标达成三维课堂观察量表,精准生成《课堂诊断与发展报告》。周钦青副主任总结指出,本次培训是落实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的关键举措,要求导师团队实现“三个转向”:从经验传授转向思维启迪,从技能培养转向素养塑造,从个体指导转向团队共创。通过“导师引领-同伴互助-自主研修”三维成长模型,为新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快车道,为顺德建设高素质师资生态链、打造教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注入动能。
此次启动会标志着区域教师培养进入“双师协同、多维赋能”新阶段。这场春日里的教育盛会,恰似及时甘霖,滋养新教师在专业沃土中拔节生长,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启崭新篇章。








